“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不忘教育初心,扎根乡村教育,为孩子们逐梦远航提供助力……”这是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中教师苏宏军一直践行的诺言。
1988年,苏宏军于南通教育学院毕业后,怀揣着报效家乡教育事业的梦想,来到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中,成为一名乡村英语教师。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扎根乡村教育热土,诠释乡村教育情怀,以春蚕作茧般的赤诚,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默默地献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赢得了领导同事的信任及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
乡村孩子是他心中的太阳
苏宏军始终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循循善诱,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时时处处约束自己,鞭策自己,任劳任怨,顾全大局,赢得家长和教育同仁的称赞。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个乡村孩子都是他心中的太阳。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苏宏军一直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断提升学生的素养。学生高雅曾因家庭贫困一度消沉自卑,无心学习,成绩急速下滑。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通过耐心开导,高雅同学树立了战胜困难、自强不息的信心。此外,苏宏军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她的学习,给她提供学习用品,给她生活上的帮助。“身教重于言教”,同学们在苏宏军的感染下也纷纷伸出温暖之手,让高雅很快的融入到班集体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这一切,让高雅变得活泼开朗,激发了她好学向上的积极性,各方面进步很快,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如皋中学录取。
苏宏军不忘初心,一直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类似高雅同学的故事他写了一个又一个,那些小树苗如今已成大树,装扮着祖国的春天。
不忘初心是他勇往直前的动力
“打铁还得自身硬”。苏宏军平时十分注重锤炼师能,磨砺师德,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高举旗帜,奋勇向前。
他勇挑重担,担任常青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九年级英语备课组长。他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积极组织教师备课、听课、评课,使九年级英语组形成浓烈的教科研气氛。他积极开拓教学思路,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合作交流的能力,形成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风格。他曾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荣获九年级组省二等奖。学校连续多年在英语中考中,成绩名列全市前茅,他多次在全市中考复习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
优质教学是衡量高品质学校的显著标志。苏宏军实施“青蓝工程”, 着力培养“新秀”。每当学校有老师参加教学竞赛,他总是主动请缨。在备课、上课之余,挤出时间为他们制作教学课件,经常为此工作到深夜。有时为了呈现一些特殊的教学情境,课件制作往往会遇到技术难题,他迎难而上,毫不退缩,主动向相关专职老师请教。所以苏宏军为老师们制作的课件个个都是精品,充分发挥出电化教学的特殊功能,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他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如皋教学比武中脱颖而出,获得各种奖项,产生良好影响,为学校持续高位走强注入澎湃动力。
清正廉洁是他为师的根本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3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苏宏军老师始终恪守清正在德、廉洁在职的工作准则,做一个让家长放心、让学生爱戴、让社会满意的老师。
当今社会,面对无限膨胀的物欲,有些人漠视党纪国法,走歪门邪道,捞取钱财。教师队伍中也有一些为师不廉的现象,或在校外办班搞“创收”,或向学生强行销售各种所谓的参考资料,或变相向学生索要礼品,或搞有偿家教。苏宏军甘于平淡,不迷失方向,生活节俭,廉洁从教。在履行职业道德和岗位职责时,真正做到廉洁奉公,积极为学生服务。苏宏军家庭负担重,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其有限的工资,生活比较拮据。不少人知道苏宏军的情况后,都热心地向他建议,“你教学水平高,同事们认可,学生家长也非常认可,可以带几个学生搞搞家教,这样得到一点回报,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开始,苏宏军还耐心地解释,身为人民教师不能有违纪行为,更不想让家境贫困的孩子因无钱请老师开小灶而落后,让教育有失公平。随着劝说的热心人越来越多,苏宏军也不再解释,只是淡淡的一笑而过。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与学生个别谈心,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学生赵某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家里生活相当艰难,他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从学习到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打消了赵某辍学的念头,后来赵某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赵某的父亲为了感谢苏老师,特意从家里带来了两只老母鸡和一袋大米,苏宏军婉言拒绝。他说:“孩子学习的提高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心意领了,东西坚决不收。”学生家长怀着无限的敬意,把东西拿了回去。这些年来,苏宏军老师家访100多次,帮助困难学生数十个,鼓励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2019年夏天, 苏宏军所带的班级在中考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很多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准备组织一次谢师宴,邀请苏宏军等任课老师参加。接到邀请后, 苏宏军左右为难。去吧,有违师德政纪;不去吧,凉了孩子们一片热情。最终, 苏宏军和几位任课老师自掏腰包,在本班开了一个毕业晚会,这样既圆了学生们的谢师美意,又不损害人民教师的形象。
面对别人发家致富,生活富足, 苏宏军则始终保持一颗淡定的心。他常说:“我热爱自己的三尺讲台,也热爱我的学生,看到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感到非常幸福!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党的培养,因此我要倍加珍惜。”他经常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贵品质来勉励自己。在教育岗位上,他的心里装的是清正廉洁,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30年来,他从未外出兼课和从事有偿家教,从不私设课外辅导班收取补课费,从不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获取回扣……在批改作业、上课提问、 安排座位等方面,一律一视同仁,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护他的每一位学生。
苏宏军坚守高尚情操,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乡村教师的良好师德和精神风貌,20多年来,获得了诸多殊荣。曾获如皋市教育局嘉奖、如皋市委、市政府表彰,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被授予“如皋市优秀乡村教师(30年)”荣誉称号,如皋市委新闻网宣传报道了他的个人事迹。苏宏军表示,献身“乡村教育”,需要更多的奉献、热爱和坚守,他将始终坚持廉洁从教、以德施教,认真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义无反顾地耕耘于乡村教育热土,用自己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谱写更为催人奋进的红烛歌、人梯歌和春蚕歌。 (李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