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滨海新区:“小切口”撬动“大治理”绘出农资补贴闭环监督“同心圆”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16 阅读:0

2022年以来,海安市滨海新区纪工委以群众关注为导向,聚焦重点、厘清堵点、抓住要点,有序高效对农资补助资金开展协同监督。通过查处一批典型问题,进一步优化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发放流程,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将“永远吹冲锋号”的精神贯彻到纪法监督的“细枝末节”。

从严监督执纪,精准发力锁定监督方向。农资综合补贴发放问题,通常与重要道路取土、骨干河道绿化及占补平衡等工作存在关联。市纪委第十一监督检查室与滨海新区纪工委共同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剖析前期所查个案,查找问题根源。联合农业农村、审计等部门对面上农资综合补贴数据进行调取、整理,通过数据比对清查各村惠农资金违规发放情况,查找在监管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逐一开具“处方”,纠治清零。

加强资源整合,全面摸排查清发放底数。结合滨海新区单户耕地普遍较小的实际,工作组重点梳理出单户耕地面积超过10亩或者以村干部及其家属、村民小组长申领的数据。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的工作方法,梳理出疑点信息79条。针对发现的疑点信息,工作组紧盯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流向“进”“出”两条线,深入挖掘非种植农作物申领、虚增面积多领、冒名顶替领取等问题。同步通过查阅底册、入户走访、个别谈话等方式,筛选出问题线索8条,进行重点跟踪。

抓住关键环节,依规分类明确问题定性。协同监督并非一“督”了之,解决问题是关键。调查农资补贴发放过程中的几种违规形式:一是违规以他人名义申领占补平衡或者应当核减的耕地的农资补贴;二是违规为不符合申领条件的农户申领补贴;三是以村干部名义冒领应当发放给村民的农资综合补贴。针对问题线索,工作组对案件线索逐一开展初核,以事实为依据、以纪法为准绳,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对作风漂浮、责任意识淡薄的3人进行谈话提醒;针对补贴资金违规发放的问题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16人;此外工作落实不力的1个村党组织实施问责。

注重查漏补缺,落实整改推动监督闭环。诊脉、用药,还要注重形成超长效。监督闭环的要求就是要做到不仅治标又要能够治本。针对农资综合补贴发放流程的重点环节,工作组深入分析,要求职能部门常态化对各村发放情况进行抽查,制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申报《承诺书》,由村干部签字承诺,村委会盖章确认,做到事前知晓政策要求。督促区农社局成立2个农资综合补贴专项抽查、核查组,每个村连续入户抽查5-10户,倒逼各行政村按实申报。同时工作组还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对秸秆还田、稻谷补贴以及计生奖扶等惠农资金的发放进行了全面梳理。持续擦亮“清亲滨海”廉政品牌,坚持把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理念根植到滨海新区广大镇村干部心中。(康传广,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