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法官”的“五本经”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群众心中最美司法所长鞠十泉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28 阅读:0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真情守望,才能收获感动与赞颂。如东县洋口镇司法所所长鞠十泉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扎根老区,坚持不懈,服务群众,赢得了理解与信任,被百姓誉为“赤脚法官”、金牌“老娘舅”,先后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防社会矛盾激化先进个人”、全省“群众心中最美司法所长”等荣誉。他心中装有五本“廉勤经”。
  
  勤奋,已融入本能
  
  2007年,鞠十泉从一名业务会计调任洋口镇司法所长。面对生疏的岗位、艰难的重担,他敢于受命,勇于担当。虽年过半百,仍以“百折不挠、开拓创新”的海子牛精神,勤耕不辍。“5+2”、“白加黑”是他的工作常态,一年亲自调解化解重点矛盾纠纷100多起。有志者事竟成。为了老区群众安居乐业,他爱所如家,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坚守的动力,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几年如一日。为了“大家”他忘了“小家”,在家庭和事业的天平上,他毫不犹豫地把砝码加到了事业的一边,家中里里外外的大事小事他无瑕顾及,农忙季节,自家的承包地见不着他的身影。他像陀螺一样,整天都在旋转。早晨没起床就有人找上门,晚上关了灯还有人来拜访。他一天24小时手机从不关机,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还是逢年过节,白天黑夜,他总是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成为如东县“十大平安卫士”,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司法110”。
  
  2014年3月,某工厂发生事故,一名工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他坚持以第三方身份商谈和多轮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及时平息化解了一件重大矛盾纠纷案,案结时已是凌晨3点,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却充满了欣慰。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选择,7年来,全镇矛盾纠纷处置实现零积案、零投诉、零上访,鞠十泉由“外行”变成“内行”,从一名会计“修炼”成为一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这一完美转身中可以看出他执着的追求、勤奋的工作、真诚的热情和百姓至上的精神抱负。
  
  清廉,以本色示人
  
  “公生明,廉生威”。鞠十泉始终坚持做人有“底气”,从政有“正气”,从事法律工作是要怀有一种敬畏之心、信仰之情的。对待工作,他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深得人们崇敬。
  
  有一年,村民顾某发生工伤事故,单位以各种理由拒赔损失,鞠十泉依法维权,据理力争,终于帮助顾某拿到工伤赔偿金17万元。顾某感激不已,特意登门答谢,鞠十泉当场谢绝,说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无需感谢。直白的话语让顾某无比感动。
  
  一次,一位姓刘的村民因事要在一份证明材料上盖章,于是找到鞠十泉,并带上一叠百元新钞要他帮忙,鞠十泉对此很生气,当面对其进行了批评,而在了解具体情况后,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帮助解决了实际困难,挽救了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
  
  在情与法、权与法、钱与法的考验面前,鞠十泉一身正气,廉洁自律,用自身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法律的尊严。
  
  为民,坚守的本分
  
  司法所长当好“先行官”、“消防员”,才能牢筑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他为22个村配备了专职调解员,建立了劳动争议、医患矛盾、民事纠纷等专业性调解工作站,实现了调解网络“全覆盖”。他在全省率先提出矛盾纠纷处置与化解“四要领”:胆大、心细、合法、合理;工作态度“有三心”:受理纠纷有热心、调解纠纷有耐心、处理纠纷有公心;遇到纠纷“三及时”:及时受理、及时调解、及时处理;工作对象“三有数”:对易发生的重点纠纷和重大事件心中有数,对易激化的矛盾纠纷和环节心中有数,对矛盾纠纷的处理方式心中有数;处理纠纷“三主动”:小纠纷村组调解要主动,大纠纷镇村联合调解要主动,疑难纠纷联动联调要主动;调解工作“三迅速”:迅速发现矛盾纠纷苗头,迅速组织人员调解,迅速反馈纠纷信息等,创新了司法行政系统群众路线工作法……一系列举措新颖有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鞠十泉自2007年起担任司法所长以来,先后调解各种矛盾纠纷1200多起,民事纠纷调解率、准确率、履行率达到3个100%,利用12348等法律援助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460起,受益群众达1200余人。他面向学生、渔民、农民开展普法讲座22场次,受惠群众4900多人,充分展示了“司法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风采。
  
  秉公,原是他本性
  
  “站起来是把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是头牛,为和谐鞠躬尽瘁。”鞠十泉经常说:“做调解工作,就要做到一个肚子吃饭,二十四个肚子受气。”意思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要宽宏大量,又要经得住考验。工作中,他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细心了解情况,耐心进行沟通,力促当事人通过调解握手言和。
  
  某化工企业一职工在操作中意外伤亡,受害者父母残疾,妻子疾病缠身,没有能力打官司,也没有钱请律师。鞠十泉带着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调解员先后7次前去企业,从情、理、法三方面入手,经过艰苦调解,使受害者家属终于领到了足额赔偿金。
  
  鞠十泉在调解工作中,总是以事实为依据,采取灵活的方法化解矛盾。在调解一起伤亡事故时,面对呼天抢地的死者家属和一言不发的对方当事人,他沉着冷静,主动出击,动之以情,晓之以法,鼎力斡旋,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还有一起调解案令他至今难忘。去年,洋口镇发生了一起震惊当地的幼儿手足口病死亡案,当时幼儿家长失去理智,欲移尸于实施救治的医院闹丧,事态一触即发。鞠十泉接到求助电话立即赶到事发地点,小孩父母在他的劝说下,逐渐静下心来,并在他的调解下妥善处置后事。鞠十泉在群众心中是一个可信赖的人,正是通过自己的口碑和公道,使这一即将激化的矛盾得到成功化解。
  
  群众无小事,事事挂心间。由谩骂一片到握手言和,由互相指责到相互谅解,由争锋相对到签字和解,鞠十泉为了社会和谐,勤勤恳恳地奋斗在人民调解第一线,并取得了丰硕成果。7年来,全镇非正常上访、极端恶性事件和敏感事件发生率为零,他以正义凛然之气、为民解忧之心、教育感化之策、真挚细腻之情、廉洁秉公之德诠释了一名基层司法所长的时代风采。
  
  奉献,闪光的本质
  
  用爱心唤回“迷途浪子”,社区矫正是司法所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对此,鞠十泉注重整合力量,对社区矫正对象倾注人文关怀,坚持做到“三不三多”,即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旧账,思想上多交流、生活上多关心、就业上多帮扶。徐某因犯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被送往社区接受矫正。鞠十泉不嫌弃,不抛弃,与其结对帮扶,促膝谈心,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字字动情,句句达理,徐某深受感动,泪流满面,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鞠十泉还帮助他夫妇安置在一家工厂工作,使徐某逐渐走出了心理误区,重新面对生活。大爱无痕,7年来,鞠十泉先后帮助和挽救迷途失足青少年百余人,安置帮教109人,无一例激化上访,无一人再次犯罪。
  
  妙言调得和为贵,七年化解“千千结”。鞠十泉忠于党的司法路线,认真搞好民调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洋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江苏省“矛盾纠纷防激化先进集体”、南通市“十佳调处中心”。
  
  生命,因廉洁奉献而闪光;生命,因勤政为民而绽放。他如南黄海的“海子牛”,在基层司法行政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法律时空中谱写出一曲曲务实清廉的奉献之歌。(张   均  陈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