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忏悔录看贪官人生三部曲
来源:  阅读: 0 次   发布时间:2015/9/15 15:14:32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持续高压惩治,以不敢腐为主要标志的正风反腐新常态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反腐败斗争的成功,关键取决于是否形成不想腐的社会态势。忏悔录作为落马贪官对自己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起伏的全面反思,是一份份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具有警示、震慑和教育的重要作用,应成为党员干部权衡得失的明镜。邓小平曾说:“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同样的道理,着力营造不想腐的政治氛围,既要认真学习清官的廉洁操守,也要深刻洞悉贪官的腐败轨迹,这些都是当下这场输不起的反腐败斗争所要汲取的宝贵财富。形形色色的忏悔录生动描述出几乎所有贪官大致相同的人生宿命,其惨痛教训尤其值得警醒,这有助于党员干部强化不想腐的意愿。

早年,奋发有为

庶民出身是贪官的基本特征。在诸多的忏悔录中,贪官都绕不过的共同话题,就是谈论自己的出身。从初步的统计数据看,绝大部分的落马贪官均出自于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家,甚至有的人是出身贫寒,而不是社会上人们通常想象的非贵即富。譬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他在忏悔录中详细说到了自己的出身:生在北京一个工人家庭,姐弟多,父亲不仅工资不高,而且要接济老家的兄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作为长子,少年时的刘铁男为帮助家里减轻负担,捡过煤核、菜帮子,砸过钢丝,帮母亲补花挣钱。特别是上初中时,一次迎接外宾活动深深刺痛了他。“当时我们在长安街列队迎宾,开始我作为学生干部站在第一排,但外交礼仪人员检查时,因我穿着带补丁的白汗衫,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我调到最后一排。”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艰苦的幼年生活,激励了刘铁男勤奋好学,使其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后来工作中,他的吃苦耐劳和精明能干得到组织认可,多次赢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刘铁男的情况在多数贪官中具有共性。

仕途通达是贪官的鲜明特征。从许多落马高官的履历看,为官从政顺风顺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更有趣的是,有不少的高官“边腐边升”,不断获得“带病提拔”,尽管可能其种种劣迹广为人知,但是仍然官运亨通、一路高升。譬如江苏省南京市委原副书记、市长季建业就是如此之人。在长达上万字的“忏悔书”中,他非常坦然地陈述了这些确凿的事实。1990年10月担任江苏省吴县县委副书记作为从政起点,季建业历任昆山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扬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等职,几乎是两三年一提拔,在不到20年内从一个副处级干部顺利晋身至省部级高官行列。在这一过程中,季建业一方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被台湾媒体称为“能为台商端洗脚水的市长”,但另一方面因其独断专行的鲜明个性饱受非议,“当市长时干着书记的事;当书记时干着市长的活”。有媒体报道,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工作作风横蛮,不尊重同事,如看完文件就直接将文件扔到地上,有时“像骂儿子一样骂下属”,作风霸道无人敢言。其实,类似于季建业这样的贪官不在少数。

掌权,蜕变堕落

信仰缺失是贪官蜕变堕落的根症。坚守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党员干部牢牢站稳政治立场和坚决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许多落马贪官的忏悔,在字里行间都无不深刻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判断,“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信仰缺失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雄’,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国外、钱存在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正是因为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思想上产生了“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最终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近年来涉嫌严重违纪被查的倪发科、蒋洁敏、白培恩等贪官落马,问题的根子就出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作风不慎是贪官蜕变堕落的肇因。古语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好事如此,干坏事亦如此。任何贪官的蜕变堕落,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许多贪官在忏悔录中,都对当初因自己的行为不检点,最终陷入腐败沼泽无以自拔而深感痛心。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就是在不知不觉的变化中丧失对腐败的警惕,如温水煮青蛙般逐步走向堕落。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开始”:从“不廉洁”开始,从“小”开始,从“第一次”开始。从“不廉洁”开始,如有的党员干部接受宴请,在吃饭过程中收受高档礼品、银行卡、购物卡,于是在不经意中违反廉洁自律。从“小”开始,如有的党员干部往往经不住“小恩小惠”的诱惑,一次两次时心安理得,不在乎,结果集腋成裘,小贪越积越多,滑入大贪之列,悔之已晚。从“第一次”开始,如陈良宇在忏悔录中讲到三个不应有的“第一次”:第一次参加“朋友”聚会,第一次感情出轨,第一次收某港商5万元的“红包”,而正是这些第一次最终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无数贪官的故事,深刻阐释“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精义。

心理劣变是贪官蜕变堕落的驱力。权力是个好东西。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直到把权力用到极限方可休止。”对于有的党员干部而言,一旦理想信念动摇与行为作风不慎两种因素叠加,必然促使其私欲膨胀。如同癌细胞分裂,任凭发展,后果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催生贪官的心理劣变,激发腐败动机,强化腐败行为,导致其肆意弄权。这就是为何有的贪官完全丧失腐败边际效用递减的理性认知,贪财而无厌,动辄就是接受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不法之财,胆大包天;有的官员贪色不嫌多,养情妇、包二奶从几个、十几个到几十个、上百个还痴心不悔;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形,可在许多贪官忏悔录中找到答案。譬如,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原副主席苏荣不仅自身严重腐败,并且还支持、纵容亲属利用其特殊身份擅权干政,大肆卖官鬻爵,谋取巨额非法利益,严重损害地方政治生态。他忏悔自己把家当作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搞家族式腐败,害人害己害了全家。

入狱,悔不当初

“一个不划算”,突显贪官入狱后的理性思考。正有道是:“利欲熏心一把刀,贻误终生空遗恨”。许多贪官从风光无限的人生顶峰,如坐过山车般坠入峰谷,深陷牢狱之中深刻反省自己蜕变堕落后的人生破产,在忏悔录中常用到的高频关键词是“不划算”。譬如江苏省徐州市建设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靖大荣曾在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现身说纪说法,沉痛清算人生的“七笔账”:算政治账,自毁前程;算经济账,倾家荡产;算名誉账,身败名裂;算家庭账,夫离子散;算亲情账,众叛亲离;算自由帐,深陷牢笼,笔笔划不来,代价惨重。再譬如,江苏省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在悔过书中写道:“廉洁是1,事业、功名、地位、财富、尊严都是0。廉洁出了问题,一切都等于0”。这一用血换来的惨痛教训得出的“政治生命公式”,应是季建业对自身人生经营的理性核算,为所有党员干部敲响廉政从政的警钟。甚至有人在临刑时发出“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广厦万间,夜眠八尺。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的感慨,道出许多贪官悔之莫及的无奈,同时印证“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古训。

“三个愧对于”,折射贪官入狱后的心灵悔过。孔子曰:“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事实上,大凡贪官走到末路,说一些真情流露的话,是人之常情。从大多数贪官忏悔录看,基本都要写三个“愧对于”:一是愧对于亲人,二是愧对于组织,三是愧对于人民。譬如江苏省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引曾回想起自己的不法所作所为,沉重忏悔道:“老母亲已经85岁了,还对我说‘你好好表现,我等你出来。’我对不起母亲,对不起组织,对不起社会。如果能重头再来,我宁愿放弃生命也不会再做贪赃枉法的事情。”再譬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曾在临刑前,颤颤抖抖地说:“当官一定要负责任,千万不要以为当官是什么好‘玩’的事,对人民不负责任的结果最后很可能就是我这样的下场”,“明天我就要‘上路’了,就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我现在最害怕的是,我将如何面对那些被我害死的冤魂?我祈求他们能原谅我、饶恕我,我这不已经遭报应了吗!”不管这些贪官的忏悔是否出自触动灵魂的内心话,但确确实实道出贪腐后果很严重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