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改革开放赋予姚泽炎美好愿景和奋进力量。迎风击浪,追江赶海,他坚定执着地开始了生命的远航,惊涛骇浪中犁开一条条金色的引航之路。
32年晨起暮落,千百次历练摔打,栉风沐雨,姚泽炎用忠诚和热血挑战自然,挑战极限。他每年工作340多天,每天工作10个多小时。从事引航30多年来,共引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舶7000多艘次,引航里程72万公里,引航船舶吨位达7000多万。他为南通经济发展和黄金水道建设作出了超常的付出和贡献,在浩浩大江上犁下金色航线。
为中国引航事业的话语权
1982年姚泽炎考上武汉河运专科学校海港引航专业,1985年,走出校门,即登上了外轮,成为新中国新一代引航员,从此把生命融入共和国的引航事业。
第一次站在外轮的驾驶台上,面对汹涌的波涛和“金发碧眼”,难免有些忐忑和紧张。初次调试外轮上新型雷达,两手显得有些哆嗦。希腊船长看了,颇为不满:“引水员先生,请让我们的值班驾驶员替你调试一下吧!”傲慢与不屑,使姚泽炎自尊受到伤害。
正是这一鞭使他开始清醒:要成为出色的引航员,必须刻苦学习,掌握精湛技艺,在外轮上挺起脊梁。从此,姚泽炎以勤为径,研读各类船舶驾引技术,苦学水文气象学、管理学、流体力学、心理学、外交礼仪等多方面知识。为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他全身心投入“疯狂英语”,终于可以用流利的英语与外轮船长对话。
姚泽炎说:“中国引航事业要得到发展,在国际引航领域必须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他认为,拥有话语权不仅代表我国的引航技术世界领先,也代表着祖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为了这一崇高目标,引航路上,姚泽炎认真观察思考,随时把潮汐、气象、航道、水流以及各个码头的地形、地貌数据等内容一一记录下来,他将船性、人性、水性融为一体,数百本引航记录,成为一套长江引航“百科全书”。从吴淞口到南京,全长300多公里的航线上,所采集到的数千数据,都溶化在血液里。
2008年为俄罗斯的“玛琳”号轮引航的惊人之举至今仍在引航界传为佳话。
“玛琳”号轮建成运行已有21年。引航前,该轮船长非常自信,称主机“绝对没有问题。”
船行20分钟后,驾驶台上的主机转速表很快从全速自动下降为最慢车转速。此时,船位距苏通大桥水域仅3海里,而船舶的顺水航速高达12节。船前是通常汽渡的渡区,船右首是大量下行的小型黄砂船,如果继续航行,造价70多亿的苏通大桥极有可能瞬间内被撞损。形势千钧一发!
由于姚泽炎对航道水深了如指掌,因此镇定自若。他当机立断,要求机舱人员应急用车,然后,迅速发出左满舵指令,亲自操纵船舶,要求船方显示失控信号并发布航行动态以提醒其他船舶避让,同时要求护航拖轮迅速到船首带缆协助。最后船舶终于在距离浅滩200米处调头完毕。此时,大船在苏通大桥下惊险地划出一道弧线,三艘黄砂船几乎贴着大船尾部划过,一只浮筒也正好从大船右侧擦过。
惊魂一刻,转危为安。“玛琳”号轮船长紧握姚泽炎的手,感谢他避开了一场船毁人亡的灾难。姚泽炎成为这位外国船长心中的“幸运之神”。
有外轮船长问姚泽炎,“常在江边走,还能不湿鞋?这么多年来真没出过事吗?”
“没有,一直没有!”他的回答很肯定,也很自豪。
正是通过无数次重大险情的排除,姚泽炎为国家、为外轮避免了数亿元的损失。这一切,注定他的故事能在引航界成为传奇。
漫漫引航路,姚泽炎积累了大量引航经验,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引航专家,他主持完成的多项重点课题攻关与研究,为科学引航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他所钻研创造的“雷达在船舶引航中的应用”“船舶数字化引航指南”“引航员心理调适法”等十多项技术成果及一些高质量论文在引航界产生广泛影响。
2009年11月,第20届世界引航大会在澳大利亚召开,姚泽炎应邀在大会上作了《超大型船舶在长江的安全引航》的发言。由此他成为登上该大会讲坛的中国第一人。
站在高高的讲坛上,姚泽炎扬眉吐气,向世界讲述中国的领航技术。语惊四座,这就是中国领航者,一时间成为会场最大亮点。国际引航协会会长、美国人麦克兴奋地伸出大拇指,对姚泽炎连连给予称赞。
姚泽炎为中国引航获得了话语权。中国引航界受到了世界的瞩目。
为“世界船谷”的崛起
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澎湃,打造“世界船谷”,迎接大港时代,南通充满期待。
长江入海口20公里宽的江面看似宽阔,其实水下浅滩无数。这里弯曲狭窄的航道里,大小船舶如过江之鲫,来往穿梭,险象环生。
姚泽炎不怕吃苦,渴望成功,有很强的责任感。“船就像是我们的家,船员和船舶的安全又涉及千万家庭和千万企业。多少人在牵挂这些风口浪尖上讨生活的人啊!”姚泽炎说,“让这些船平平安安地驶在长江上,黄金航道才会真的产出黄金。”
为了自己的理想,姚泽炎从职业技能到职业境界,不断追求极致,他在风浪中把自己磨砺成长江的“活地图”。为有效规避风险,他潜心研究出“安全引航操作十诀”“弯曲航段船位目测法”。
通过自学和研究,他掌握了船舶动态引航和卫星定位系统,准确地将各航段、水域的所有航行指令、规章纳入电子海图,并标明单行航道、限行时速、禁超航段,对船舶航行作出明确提示。
从最初使用原始的磁罗经,到娴熟地操控数字化引航仪,姚泽炎以强大的意志和毅力,为长江开拓出一条宽阔的水上之路。
他成为引航长江的一面旗帜。新造大船试航、修理大船出江、专用航道开辟、新建码头论证、特殊船舶试靠,都要请他参与论证和操作,“姚泽炎说行,我们才能放心。”
2002年9月,中国第一艘运力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30万吨VLCC超大型油轮“中远川崎11号”,在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公司建成下水,实现了中国巨型油轮“国轮国造”零的突破。
大江潮涌,惊涛拍岸。他在这里播洒下激情与汗水,也承载着他美好的理想与希望。他为南通迎来辉煌的大船时代作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12月7日,中国第一座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勘探3号”被引进检修;2006年3月6日,宽度达92米的“三星2”号驳船顺利出江;2008年3月17日,国内首艘1万标箱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中远川崎48”号出江试航……
30多年来,以姚泽炎为代表的长江引航人义无反顾接下了历史的哨令,前仆后继,凭一股执著精神,引来南通造船事业的繁荣。随着南通港口“造大船”“修大船”“进大船”的一个个记录的产生,姚泽炎“引大船”的记录也一次次刷新。
引航大船,姚泽炎是一枚印章,南通的“大船经济”留下他深深的印记。一个“世界船谷”就此崛起。
为水上国门第一形象
作为迎送外轮进出中国港口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中国人,引航员被称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姚泽炎说,“引航员就是一扇窗,各国船员首先是通过我们,感性地了解中国”。所以每当踏上这片“浮动的异国国土”,他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温和有礼,言谈举止镇静自若,态度不卑不亢。但这位谦谦君子在碰到国家主权和尊严时,却显得态度坚决。
一次为希腊“山姆友好号”轮引航,他发现船的主桅杆上居然没有挂上中国国旗和引航旗,于是立刻找来船长请他按照要求悬挂国旗。该船长却以已经离开港口为借口,磨蹭着不想挂旗。“你如果不挂,我就马上抛锚,等待主管机关的调查处理!”船长愕然了,没想到这个一路温文有礼的引航员竟会如此强硬。最终,只得将两面旗帜一并升起。
“国旗在我心中!”姚泽炎的引航背包里,始终保存着一面五星红旗,无数次引航中,只要看到外轮上中国国旗褪色或破损,他都要求船方换上新的。
“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竭诚服务、协作和谐”,已成为姚泽炎的引航精神。
2001年2月22日,姚泽炎执行任务时摔成了膑骨骨裂,为避免调换引航员耽误船期,他强忍剧痛,咬紧牙关,默默地把韩国籍“安克丸”轮从太仓港引出长江,又将巴拿马籍“希望艾斯”轮从上海引至南通,20多小时后,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被迫住院。面对妻子的责怪,他说:“两艘巨轮耽搁一天船期费就要10万美金,何况码头商还在等货啊!”
姚泽炎处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引航中心的行风建设的“十条禁令”。引航25年“零投诉”,创造了一项业界不可思议的记录。
姚泽炎奉献自己,处处为他人着想,因此得到外轮船长的尊重,为表达感激之情,有时也会表示一点答谢,这在国外也许司空见惯,但姚泽炎认为这是做人的底线,不可逾越,因此一概拒绝。“我不能为一点私利丢了中国人的脸面,给引航员脸上抹黑!”这就是他的廉洁精神和崇高境界。
2003年10月,姚泽炎克服夜航困难,引领巴拿马籍“化路耶袄”顺利靠泊在千红码头,希腊船长高兴地拿出100美金表示谢意,姚泽炎当场谢绝。船长不解地说,我到过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国家,给引航员小费时,还没有碰到过像你这样拒收的。何况我们给你小费是因为你的工作太出色了,完全是对你的嘉奖。姚泽炎礼貌地回答说:“这是在中国,安全优质服务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船长听后,顿时翘起大拇指,一脸诚恳地说:“中国的引航员真了不起!”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这是姚泽炎的一贯原则,在外国人面前也是一样。
心底无私天地宽,姚泽炎多次拒收代理、船方的礼金,实在推辞不掉的,就主动汇报上交,坚决抵制各种违反引航行风的建设规定的不良行为。在代理、船方向自己直接提出赶船期、省拖轮、虚报到港时间等要求时,他会冷静分析,实事求是地严格按规定和操作规程办事,体现出长江引航员廉洁自律、竭诚服务的奉献精神。
惊涛骇浪,耕波犁浪。长江引航人磨砺出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金牌引航员”姚泽炎连续32年实现零事故、零投诉的引航纪录,成为长江引航事业不断崛起的最好见证。
2009年2月19日,姚泽炎获得“全国十佳引航员”称号。
2010年4月27日,姚泽炎被授予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成为全国引航界迄今唯一一位荣获这一至高荣誉的引航员。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姚泽炎微笑着,记者问他感想如何,他说:“这枚奖章是对我们引航员的最高褒奖,一切的辛苦与汗水都凝结在这其中。今后,我要用更加精湛的引航技术,淡定的心态,拼搏的精神成就我的引航人生,完成引航人的梦想。”
2010年9月1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内参上批示:在交通运输行业树立和宣传姚泽炎这个先进典型。于是一个学习姚泽炎的热潮在全国引航界如浪波涌动。
姚泽炎把自己的全部热情融入浩浩长江,也融入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寒来暑往,岁月如歌,他始终迈着从容的脚步,背起背包,走向异国的巨轮,登上高高的引航台。“千万次启航坚定一个梦想,把长江引向世界,把世界引进长江……”歌声中姚泽炎像一面旗帜在浪尖上飘扬。
(姚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