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伦,字伯鱼,西汉时,其祖父第五次被迁徙到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遂以迁徙次序为姓氏。第五伦早年曾当过京兆尹的主簿,后来举孝廉,被光武帝刘秀先后任命为扶夷县令、会稽郡太守、蜀都太守。章帝刘炟即位后,调入朝内任司空,成为“三公”之一。
第五伦生性正直,同情百姓。无论在哪儿做官,都以为民解忧为己任。早年他担任京兆尹主簿时,具体负责长安城内的市场交易。他认真校正秤、斗、尺等度量衡器具,严格市场管理,很少发生缺斤少两的事。即使买卖双方有时出现争执,只要他一出面,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担任会稽太守时,他发现当地素有迷信鬼神的风俗。每逢过节,民间都大量杀牛祭神,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于是,他明令禁止,违者惩处。如此一来,流行多年的歪风很快杜绝,百姓无不感激。在蜀郡太守职位上,他鉴于郡府中的属吏从官皆多豪富,有的钱财竟达上千万。他们出行都乘着华丽的车子,骑着高大肥壮的骏马,耀武扬威,神气十足。在其影响下,其他有钱人也都竞相摆阔气,讲排场,致使社会风气恶劣。于是,他又毅然采取措施,将富户出身的官吏全部裁汰,另选清贫正直之士替代,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反腐倡廉。从此,当地不正之风渐渐消停,吏治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他还认真考核每一个属吏,向上举荐了很多德才兼备者,其中不少人后来都受到朝廷重用。
第五伦一身正气,凡事秉公而行,从不曲意逢迎。汉章帝时,外戚当权,先是马皇后之兄马寥、马防、马光同时身居要职,手执大权,威震朝野;后是窦皇后之兄窦宪掌管禁军,出入朝廷,红极一时。不少仕宦之人犹如墙头草,随风摇来摆去,毫无个人主见。第五伦却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着一身清白。他认为:戚族过盛,应防止他们骄奢擅权,危及朝政。便屡屡上书,抨击时弊,要求抑制外戚势力。他还明确提出:“对外戚可封侯以富之”,但不能“职事以任之”。结果,得罪了不少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同流合污,常常在章帝面前进谗言,致使他一度受到皇帝的冷落。但他毫不气馁,依旧刚正不阿,不入俗流。为此,时人将他同西汉时期的诤臣贡禹相媲美。
第五伦虽然身居高位,俸禄优厚,但他从来不骄不奢,不淫不逸,生活十分节俭。在他担任太守时,常常自己动手割草喂马,妻子亲自下厨房烧火做饭。每领到俸粮,除留下自己一家食用之需,全部赠送或以最低价格卖给百姓中较为贫困的人。升为司空后,他依然“不修威仪”。除上朝时乘着一辆瘦马拉的旧车外,平时穿布衣,吃糙米,徒步而行。比起一般人来,第五伦还有一个独到之处,那就是勇于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有一次,有人问他,你一向尽心公事,难道就没有私情杂念了吗?他诚恳地回答道:有。并且举例说,以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逢三公选拔人才,我心里总不能忘记那个人。尽管那人最终并没有被录用,却说明我仍然有私心。(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