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多措并举织密村级劳务用工“监督网”
来源:中共南通市纪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12-24 阅读:0

海安市纪委监委针对村级劳务用工存在利益牵扯面广、问题隐蔽性强、事后监督较为困难等特点,查找村级用工支出存在问题,剖析问题产生根源,探寻合理解决途径,进一步规范村级用工支出,扎紧村集体“钱袋子”。

 统筹谋划、协同作战,精准高效发现问题。派出监察员办公室直接监督、乡镇纪委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协作,对乡镇村级用工费用进行地毯式摸排,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里,对用工费用构成进行分解剖析,充分掌握各村用工基本情况。重点对涉及村级用工方面的问题线索排查,建立台账,分类开展重点督办、直接查办,有效整合市镇纪检监察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在监督中重点关注三类人用工情况:一是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及其家属等“身边人”,二是村办公室周边超市、饭店老板等“经营人”,三是出工频繁、数额较大的“常见人”。经过排查和详细梳理,发现在基层用工中存在村级用工管理不规范,以村级用工为名乱支滥报、私自用工等问题线索76条。

 重拳出击、靶向发力,严肃查处用工“乱象”。发现问题、找准“病灶”,直面问题、“开刀问诊”。坚持快办严查,重点关注村级用工问题线索,第一时间受理拟办、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批转办理,最大限度提高办结效率,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坚决防止线索核查避重就轻,量纪处理偏轻偏软。海安市纪委监委针对将不应报支的项目隐藏在村级用工中报支、将少数村组打卡发放用工补助实际用于外出招商购买土特产和支付村级招待费等问题,目前已查处相关违纪人员达58人次,进一步达到将村级“小微权力”“关进笼子”,严明纪律,强化警示的震慑效果。

精准施策、源头管控,构建长效监督机制。通过案件“回头看”、深入明察暗访的方式发现问题,推动完善制度漏洞。梳理村级资金使用结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对村级用工各项环节进行查漏补缺,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规范村级用工行为,推动面上整改。一是强化对村级一事一议用工事项进行事前监督,确保用工的必要性。二是实行《派工单》,协同职能部门对工单使用和填写情况进行把关,确保用工的真实性。三是优化结报程序。参照上级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总额控制、包干使用”的非经营性支出管理制度。四是举办农业农村系统警示教育大会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训班,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警示教育,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和风险水平,有效遏制村级用工乱象的发生。(熊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