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翰的三封家书与就义诗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22 阅读:0

93年前的江城武汉,一个凛冽的寒冬,一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在汉口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临行前,他写就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是的,他就是我今天想向大家讲述的党史故事的主人公夏明翰。

1928年3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被捕后,敌人对他施用了种种酷刑,但都不能使他屈服。回到牢房,他忍着伤痛用半截铅笔给母亲、妻子、大姐分别写了三封信。

——致母亲陈云凤

你用慈母的心抚育了我的童年,你用优秀古典诗词开拓了我的心田。爷爷骂我、关我,反动派又将我百般折磨。亲爱的妈妈,你和他们从来是格格不入的。你只教儿为民除害、为国除奸。在我和弟弟妹妹投身革命的关键时刻,你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关心,物质上的支持。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致妻子郑家钧

亲爱的夫人钧:

同志们曾说世上唯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你是巾帼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致姐姐夏明玮

大姐为我坐监牢,外甥为我受株连,我们没有罪,我们要斗争,人该怎么做,路该怎么走,要有正确的答案。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这三封家书,是夏明翰在生命尽头给亲人的诀别信。每一封都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无愁,无泪,无私念。信中饱含对亲情的倾诉、对亲人的不舍,但又传递着希望家人、后人为革命真理、为共产主义事业继续奋斗的心愿。夏明翰的生命是短暂的,1900年出生,1928年牺牲,仅仅28个年头,然而却铸就了一座千古不朽的精神丰碑。鲜血凝成的诗句,浓缩了他的整个人生,是他革命灵魂的集中反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史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归宿与落脚点,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环节。学史力行,要行之有力、行之有效,达到“力行而后知之真”,以破解知行“两张皮”难题。开展学党史教育活动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党史学习与巡察工作联系起来,如何利用党史学习的成果指导实际工作。现在,我就一些个人感悟向各位领导做一下汇报:

我认为,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相结合,与推动巡察工作提质增效相结合,与当前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深刻总结我们党百年来解决自身问题、保持先进纯洁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与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重点任务深度契合。

挂职锻炼以来,我参加了一轮回头看,一轮常规巡察,巧合的是两轮的被巡察单位都是市属国有企业。这对于一名税务局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让我既能从财务数据、税收指标,又能从意识形态、选人用人等角度去审视一家单位,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认知,更让我对巡视巡察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如果把税务局的工作方式比作是医生坐等患者挂号看病,那么巡察办的工作方式更像是医生主动上门问诊开出药方。

三个月的巡察工作我收获颇丰,结合原单位的本职工作,我也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想和各位领导、同仁交流:税务承担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形势下的税收任务,税务部门在“互联网+税务”的模式下积极探索,特别是在数据互联方面也做了不少大胆尝试,例如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中与公安部门就个人基本信息进行实时数据比对,契税的征收中与民政部门就个人婚姻状况进行实时数据交互等。在参与巡察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巡察组在查询被巡察单位的相关信息主要依赖天眼查、企查查、百度搜索等外网公开数据资源,如果要了解更加详细的信息,主要借助私人关系,或者走流程向有关部门开介绍信。我建议巡察机构是否能建立数据查询系统,打通公安、税务、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的数据接口,做到外部门数据的实时调取,进一步提高巡察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及信息精准度。同时,对于查询系统的相关权限要做到严格管理,防止信息泄露。

以上是我今天发言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最后,感谢各位的聆听!(南通市委第三巡察组挂职干部、通州区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