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开车这一件事自始至终做好,我的人生价值已然实现。”当59岁的吴桂元回忆起31年的驾驶员生涯时,心中甚是感慨,并认为自己仅仅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但是在同事看来,会开车的人千千万万,但像吴桂元这样在方向盘和车轮上彰显人生价值,让驾驶员这一职业成为受人敬仰敬重的人,却不多见。这位如皋市纪委监委的普通驾驶员,就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不平凡”,践行着伟大的劳模精神与人性光辉。
“单位的车我要好好管”——爱车如命的老吴
1991年,吴桂元从部队转业至如皋市纪委从事驾驶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汽车养护、修理店遍布城市、乡村,如今的驾驶员一般做好本职驾驶工作就行。但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驾驶员来说,仅仅会开车还远远不够。
吴桂元爱车如命,将单位的公车视为自己的宝贝疙瘩。为做好这份工作,他潜心钻研驾驶技术,精心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始终保持车况的完好和车辆的整洁。通过不断地实践,吴桂元逐渐摸索出一套实用的汽车管、用、养技术,并养成了出门先掸尘,停车即擦拭,入库必检查,有故障立即维修的良好习惯。因此,他所驾驶的车不仅车况比其他人的好,而且更干净、更整洁。
只要站在吴桂元驾驶的车辆旁,准能看到他的车锃亮如新,同事称他对车比自己还上心。“老吴同志在服务领导的间隙,都是闲不住的,要么是拿着抹布擦车,要么就是绕车检查几次。”市纪委监委办公室主任熊庆深谈到吴桂元时,交口称赞。
吴桂元常常说:“单位把车交到我手上,是对我的信任,不能辜负了单位。”31年来,他创造了安全行驶160多万公里和发动机60万公里无大修的工作记录,仅此一项就为单位节省10多万元。数据不会说谎,这一切背后,离不开他的尽心尽责、细心细致。
“公家的便宜不能占”——坚持原则的老吴
千禧年前后,汽车还是稀缺物品,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汽车,难免会有亲朋好友向开着公车的吴桂元求助。但老吴始终恪守一个原则:公家的便宜不能占。
这条原则很朴素,看起来也很简单,但能够一直贯彻执行下来却不是那么容易。2006年,吴桂元的一个亲戚因家里老人要到南通看病,行动不便,需要汽车接送。当亲戚找来时,吴桂元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公家的汽车,自己虽然驾驶,但绝不能用它谋私;另一方面,于情于理,作为亲戚,自己也绝不能坐视不管。经过思想斗争,吴桂元还是坚持了他的原则,不过,他还是向好友借了一辆车,将亲戚一家送到南通。
吴桂元就是这样一个“轴”的人。作为机关单位的专职司机,一个先后服务纪委9任主要领导的司机,自己的妻子、儿子、亲戚却从没坐过他开的车,当然也就没法“沾”他的光。有人认为他不可理喻,有人说他不近人情,更有人说他装腔作势,对于这些,吴桂元都一笑了之,因为这些闲言闲语都抵不过他做人做事的原则。
对待家人、亲戚他是如此坚守原则,对待组织,他则无怨付出。他曾说:“组织需要我,我就要顶上,就要冲锋在前,使命必达。”
吴桂元既服务单位领导用车,又承担办案用车保障和后勤工作。内行的人都知道,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办理耗时耗力,一个留置案件最长得办半年,工作日、节假日加班加点那是常态,为了保障办案人员用车,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需要,他保证随叫随到。
吴桂元从不搞特殊化,每次案件用车结束,他总是把车放在指定地点,然后或开自己的车,或步行回家,从来没有公车私用、公车自用。
人生有几个三十载,吴桂元将最好的年华、最好的人生留在驾驶岗位上,奉献给热爱的纪检监察事业,敬终如始、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踏踏实实。
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硬是凭着手中的方向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因工作实绩突出,多次受到如皋市委、市政府嘉奖、记功,2014年、2017年、2022年先后被评为如皋市、南通市、江苏省劳模。
“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乐于奉献的老吴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多做好事。”吴桂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4年的一天,吴桂元翻阅《扬子晚报》,偶然读到阳光助学行动帮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的新闻报道。“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家境贫困而失学,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前途损失,更是整个社会的损失。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工薪族,但也可以力所能及伸出援助之手。”心动不如行动,放下报纸,吴桂元就跟《扬子晚报》阳光助学小组取得了联系,并向阳光助学活动捐款1000元。2021年吴桂元生日那天,儿子给了5000元孝敬他,让他到店里选购一部新手机。吴桂元拿着5000元,看着自己手中的旧手机,最终还是没舍得买,转手就把5000元捐给阳光助学活动小组,用于定向资助贫困学子。八年来,吴桂元累计向阳光助学活动小组捐助近2万元。
在吴桂元的工作生活中,这样的爱心善举总是“不期而遇”。2017年,如皋市纪委开展“走帮扶”活动,吴桂元结对帮扶下原镇老坝村村民印金俊。为改善印金俊生活条件,吴桂元拿出刚刚获得的劳模奖金,修葺了房屋,购买自来水管材、储水箱,联系自来水厂开户,仅用三天就装上了自来水。印金俊患青光眼数十年,但因经济拮据一直未能动手术。吴桂元了解该情况后,立即联系眼科医院,垫付3000多元手术费。经过治疗,印金俊模糊多年的世界终于恢复了清晰。“平时,我经常带些衣服、被子、洗衣液等日用品去看望印金俊,与他促膝长谈,鼓励他振作精神、勤劳致富。”吴桂元说。如今的印金俊也一改过去的颓废心态,不仅精心打理起自己的承包地,还在农闲时外出打工,有了自己的劳动收入。谈到吴桂元,印金俊动情地说:“我就自己一个人,一个亲戚都没有了,老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22年,疫情波及如皋,如皋市纪委监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组织党员志愿者协助挂钩联系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刚刚出院没多久的吴桂元,不顾身体内还有双J管,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志愿服务中,他与小区门卫、社区工作人员打成一片,尽心做好小区入口双码查验、体温测量等工作。面对不遵守防疫规定要求行为的居民,他耐心劝阻,告知其当前的防控形势。同时,他还自费购买12000只口罩,助力社区疫情防控。
这样的老吴谁人不爱!(陈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