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分析报告全面分析研判了近年来我区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对我们监督工作的开展有较好的参考指引作用。”南通市海门区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负责人翻阅着该委一份关于乡村振兴领域信访举报专项分析时表示。
2023年上半年,海门区纪委监委充分依托信访举报办理子平台和大数据应用平台,安排专人对近三年来400多封反映乡村振兴领域问题信访件进行分类筛选、重点标记、形成台账。通过深入分析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围绕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从信访举报数量、主要特点、突出问题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数据比对,捕捉苗头性问题和规律性趋势,形成专项分析报告。通过分析,发现反映基层在被征地农民补贴发放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审查把关不严、政策把握不准、工作作风不实等方面问题比较集中。
“分析报告不仅研判了全区乡村振兴领域信访举报情况,还针对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苗头性问题,提出了着力纠治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管理等工作建议,供区纪委常委会决策参考。”该区纪委监委信访室主任负责人介绍。
针对专项分析反映的突出问题,该区纪委监委强化成果运用,实施“室地”联动,由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各监督检查室统筹区镇纪(工)委,在全区开展被征地农民补贴发放问题专项治理和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管理问题专项治理。通过对全区6.2万余条领取征地补助金信息全面起底及对全区违规乱占耕地建房等情况进行摸排,筛选出疑似异常记录1000余条,经进一步调查,截至目前,共立案查处29人,追缴资金200余万元;通过向各问题区镇下发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主体责任履职风险提示单》,专项治理开展以来,18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追回资金72万余元。
除开展专项治理外,该区纪委监委对分析报告中涉及的其他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围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惠农财政补贴管理使用、工程建设项目等“小切口”入手,指导乡镇纪委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联动监督巡查整改机制,进一步压实相关职能站所及各村主体责任、监管责任。
结合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每月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实、消极应付的予以通报批评,2023年以来共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作风问题210余人。经过一系列举措,2023年该区反映乡村振兴领域信访问题较2022年同期下降22.4%。
“我们将持续完善信访举报分析研判工作机制,提升信访举报分析质效,强化信访分析成果的实践运用,及时掌握信访动态,充分发挥信访举报线索‘主渠道’作用,让监督执纪执法更加精准。”海门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