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监察机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1 阅读:0

省监察委员会主任 张忠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江苏省监察委员会,报告全省监察机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请审议。

  一、工作成效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损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绊脚石”、基层治理的“拦路虎”,也是群众痛恨的顽瘴痼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在出席中央纪委全会等重要场合,都对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高度重视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去年4月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工作,纵深推进基层正风反腐。省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要求“扎实开展集中整治”“强化系统施治”“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监委及全省各级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决策部署以及省委有关工作要求,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支持下,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持续用力做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024年以来,省监委以超常规举措依法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医保基金管理、养老服务5个全国性专项整治,协同有关部门贯通抓好整治套取社保基金等具体实事,结合实际抓好惠民资金、镇村工程建设、医疗机构检验检测、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民生领域外包服务等省级重点整治项目,截至今年4月,全省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4万件、处分3.1万人,移送司法机关1262人,挽回经济损失81.5亿元,让群众真切感到正风反腐有成效、清风正气在身边。

  (一)系统整治“校园餐”管理问题,守护中小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校园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学生健康,一些不法人员将“黑手”伸向学生餐桌,群众深恶痛绝。省监委督促各地“拉网式”查纠整改问题1.7万个,指导全省各级监察机关依法查处挪用侵占伙食费、收受回扣中饱私囊等问题1212件,处分984人。全面分析巡视巡察发现问题、信访举报及违纪违法案件,研究制定《“校园餐”管理风腐案件查处暨监督问责工作指引》,得到国家监委肯定并转发全国。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等七部门,制定中小学食堂与校外供餐管理制度规范,同步出台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服务等4个业务指引指南。督促推动中小学校食堂建设,省市县全年共投入13.04亿元,苏北五市对201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进行改扩建和设备更新。经整治,全省中小学食堂保障条件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校园餐”质量普遍提高。

  (二)攻坚治理农村“三资”管理突出问题,看牢乡村振兴“家底”。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严重侵蚀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省监委指导全省各级监察机关严肃查处虚报冒领、优亲厚友、侵占挪用、滥用职权等问题4673个,处分4569人。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督促整改超长期、超低价、不规范等问题合同2.3万份,整改管理不规范项目478个,清查漏报资产1.6亿元以及违规出借资金4.26亿元。推动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制定《江苏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指引》,形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正负面清单和财务公开、债权债务、村级工程、村级采购、村级用工等“1+5”工作制度,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指引》,全省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长效治理机制更加健全。

  (三)深入整顿医药领域乱象,推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药领域腐败助长“看病难”“看病贵”,恶化行业风气,损害医患关系,群众反映强烈。全省各级监察机关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过度检测、重复检测、定价虚高、检测造假、欺诈骗保等问题1357个,立案1617人、留置161人、移送司法机关90人。省监委严肃查办了省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唐金海、省肿瘤医院原党委书记冯继锋、省卫健委科技教育处原处长王晓芳等一批典型案件。推动省卫健委细化《孕检服务专家建议项目》,明确孕检基础项目28项、拓展项目25项,推动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带量采购工作,检测费用从1200元降至560元左右;推动建成卫生健康云影像和云检验平台,实现一次检查、实时上云、全省通用,预计每年可为患者节约费用20亿余元;推动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80岁以上就医零等待”等实事项目,公立医院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推动省医疗保障局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24年降低13个检验项目价格,调减金额1.99亿元;重点督导查处无锡虹桥医院欺诈骗保事件,追回全部违规使用医保基金2228.4万元,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百日行动”,联合相关单位处理定点医药机构2611家,涉及金额3.32亿元。

  (四)严肃查处镇村工程领域腐败问题,让基层“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镇村工程建设腐败损害基层组织和群众利益,影响基层治理效能。省监委指导全省各级监察机关紧盯工程决策审批、招标采购、建设监管、资金管理等环节,深入查纠突出问题3480个,立案4654人,处分3495人。推动省农业农村厅排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833个,整改工程设施问题4061个,督促指导全省67个涉农县(市、区)细化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制度。针对睢宁县徐洪河上7座危桥改造进度迟缓、严重影响上万名群众出行问题,省监委包案推动,严肃查处失职失责、挪用危桥建设专项资金等问题,处理9人,督促加快推进危桥改造,目前已全部完工通行,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五)重拳惩处惠民资金领域腐败问题,推动兜牢社会保障底线。一些干部把民生资金当成“唐僧肉”侵吞蚕食,使党和政府的关怀大打折扣。省监委指导全省各级监察机关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吃拿卡要、失职渎职等问题3753个,处分3519人,追缴1.63亿元。推动省民政厅、残联等10个职能部门全面梳理老、少、病、残、幼5类群体36条惠民资金线,深入自查自纠,建立完善制度375项。推动省民政厅围绕整治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问题,健全信息化核对、近亲属备案、信息公开、资金监管、温情救助5项机制,核查清退不再符合条件的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约7万人。推动省人社厅全面排查解决被征地农民“土地换社保”政策落空问题,将6108名被征地农民及时纳入社保,让失地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六)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维护社会安宁。黑恶犯罪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侵蚀基层政权,少数领导干部为其充当“保护伞”,纵容其坐大成势、危害一方,必须连根拔起,才能除恶务尽。省监委会同政法部门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打伞破网”,深挖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关系网”368人,留置47人,移送司法机关28人。省监委包案查处常州市公安局原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强充当“保护伞”案,查明张强帮助涉黑组织操控公司、打击异己,从中收受巨额贿赂。协同省公安厅严打深挖、重拳出击,成功摧毁垄断资源、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村霸”“乡霸”“街霸”“沙霸”黑恶组织69个,破获涉黑涉恶案件5012起,群众拍手称快。

  (七)严厉查处干扰群众生产经营行为,优化发展环境。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省监委以监督促监管,指导全省各级监察机关查处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方面问题4584个,处分3626人,留置255人。推动省生态环境厅全面纠治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制定出台《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助力高质量发展意见》,联合出台22类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推动省自然资源厅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督促各地用好政策、分类施策,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9.1万个。指导淮安市监委严肃查处淮安船闸管理所公职人员对往来船舶吃拿卡要扰乱水上航运秩序案件,立案审查调查24人,留置6人,整治船证不符船舶1377艘。

  (八)坚决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顽疾,切实为基层减负。“四风”问题劳民伤财、贻误发展,广大群众对此极度反感,基层干部深受其害。省监委坚持完善惩戒机制、强化监督纠治、通报曝光警示一体推进,查处“四风”问题7597起,同比增长35.9%。持续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查处典型问题1413起,批评教育和处理1887人。依规依法严肃处置扬中市规避审批、摊派费用举办河豚节等加重基层负担突出问题,追责问责13人,形成有力震慑。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通报6批26起典型问题,坚决纠治文山会海、督检考繁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

  在整治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同时,全省各级监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扎实开展教育装备采购、跨区域非法倾倒固废、热门免费博物馆和纪念馆“一票难求”等整治工作,让人民群众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不断增强获得感。从抽样、走访、问卷调查等情况看,群众对整治工作坚决支持、真心称赞。

 二、工作体会

  全省整治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根本上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坚强领导的结果,也得益于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推动,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对监委工作的大力支持。十四届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回应基层呼声,先后赴苏州、无锡、连云港、扬州、徐州、南通、南京调研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为整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和有益参考。

  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自上而下贯通责任链条。整治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对标对表中明方向、定思路、强举措。有效贯通“两个责任”,发挥地方党委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作用,构建形成“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监委抓总、部门协同推动、市县主抓主战”的整治工作格局,为纵深推进整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突出人民至上,用心用情守护民生福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党中央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始终坚持开门搞整治,深入纠治民生领域痛点难点问题,用心用情推动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着力维护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三是敢于善于斗争,始终保持惩治高压态势。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点多量大,必须横下一条心、下力气狠抓,才能取得实效。我们坚持以办案带全局,对问题线索大起底、大排查,对涉及范围广、影响恶劣的从严查处,对疑难复杂、干扰多阻力大的上下联动攻坚。以集中整治破解顽瘴痼疾,狠抓行业性、系统性突出问题,推动源头治理。四是强化县级以下,统筹整合纪检监察力量。整治工作“主战场”在县级,关键点、薄弱点也在县级,必须把人员力量向县级倾斜,增强县级战斗力。我们探索建立省市县一贯到底的“战区”模式,推动县级监委实行扁平化领导体制,调动各方力量向基层下沉、工作向基层延伸,推动办案攻坚、专项整治落地落实。五是注重系统施治,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整治工作关键在“治”,必须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我们指导各地把集中整治作为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的实践载体,选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探索完善相关监督体系,伸长预见预防监督触角,实现对群众身边问题及时发现、精准查处、有效解决。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打算

  与党中央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相比,整治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量大、面广、多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还有不少,深恶痛绝的顽瘴痼疾尚未根治,有些领域的问题只是“撕开口子”“揭开盖子”,距离精准“挖出根子”“开出方子”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整治任务仍然艰巨。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聚焦群众身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聚焦县级以下这一关键环节、薄弱环节,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坚持系统查、查系统,以群众满意为方向、精准发力,以“战区”模式整合力量、强力办案,以监督体系压实责任、抓根治本,把整治工作推向纵深。

  一是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坚持“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动、市县主抓主战”工作体系,实施“双专班”强力推进,省监委成立专项监督专班,推动省级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专项治理专班,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攻坚态势。强化监察监督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等贯通协同,合力解决工作中的堵点难点。二是始终保持惩治高压态势。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严查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破坏营商环境等行为,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深化运用“战区”模式协同作战,用好领导包市包案、挂牌督办、提级办理等有效做法,着力查办一批典型性、牵引性案件。做深做实以案促改促治,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制度机制,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树牢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三是持续纠治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坚决落实好国家监委统一部署的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医保基金管理、养老服务等5个全国性整治项目和1个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民生领域外包服务2个省级重点整治项目,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指导各地选择民生痛点难点,因地制宜整治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突出问题,以实绩实效和群众满意检验整治工作。四是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坚持以深化整治为任务牵引,在深挖系统性深层次问题、促改促治促教上持续用劲,深化基层监察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巩固派驻机构集中办公、县级层面扁平化管理等成果,深化落实片区协作、“县统筹抓乡促村”等工作机制,做强县级监察机关监督主体,完善县级监察监督体系。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省监委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支持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审议意见,保持战略定力,厚植为民情怀,砥砺斗争精神,坚决把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务求取得群众更加可感可及的成效,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