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块钱不到,就能吃到一荤一素,对我们老年人来说,不仅方便也实惠,更重要的是有了相关部门的监管,也让我们吃的放心。”近日,家住海安市天澜湾小区的市民赵大爷在老年助餐点用餐时高兴地说。
之前,不少像赵大爷这样的高龄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买菜、做饭成为困扰他们的生活难题。如今,赵大爷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现成饭,再也不用“煮一次吃几顿”了。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海安市纪委监委以“小切口”监督推动民生“大幸福”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该市纪委监委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监督重点,通过“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紧盯责任落实、资金使用、食品安全等关键环节,推动职能部门将民生工程打造成“暖心工程”。
走进该市桃李名筑小区的老年助餐点,厨房操作间窗明几净,食材分类存放,墙上挂着“食品留样制度”“餐具消毒记录”等公示牌。“我们每天早上6点去批发市场选新鲜食材,猪肉要看检疫证明,蔬菜要农残检测。”助餐点负责人边翻着进货单边介绍,“纪委监委和相关部门的同志不定时会来‘突击检查’,上次还跟着我们送了3户独居老人的餐,回来就建议我们增加‘软食窗口’,现在8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点到粥、豆腐这类好消化的餐食。”
为确保助餐服务规范可持续,该市纪委监委整合监督力量,建立“三查三看”机制:查项目建设,看是否符合“就餐使用面积不低于50㎡、配备适老化设施”等标准;查运营管理,看是否落实“每日留样48小时、餐具高温消毒”的要求;查资金使用,看补助是否按标准发放、有无挪用截留等问题。
与此同时,该市纪委监委还督促民政、财政、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4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运营补助+就餐补助”双重保障:对认定挂牌且有效运营满3个月的老年助餐点根据就餐人次给予运营补助。
“目前,我们正在督促民政部门上线‘海安老年助餐’小程序,方便老年刷卡或者刷脸就餐,同时将后台数据接入我们的监管数据平台,以便精准监督补助资金的发放。”该市纪委监委派驻民政局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介绍。
老人们享受助老就餐服务的同时,一些市民也同样享受着助餐点带来的便捷。截至目前,海安首批8个老年助餐点已全部挂牌运营,覆盖主城区40%的社区,日均服务老人1500余人次,惠及周边群众1.8万人。
“监督不是终点,而是推动服务升级的起点。”海安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季度督查+年度评议”机制,通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重点监督助餐点菜品质量、服务态度、安全规范等问题;同时推动相关部门完善小程序功能,实现线上订餐、补助查询、意见反馈“一键直达”,让老年助餐服务更智能、更贴心。